3月21日,“大地文心”生態文學作家采風團走進重慶奉節縣青龍鎮大窩社區、白帝城等地,調研廢棄礦區綜合治理、風電發展、清漂治理情況。這是“大地文心”生態文學作家采風重慶行系列活動的第三站。
當日上午,丹增、葉梅、楊曉升、馮秋子、徐迅、張楚、黃亮斌、李元勝、張者、張遠倫、李燕燕、唐力、向林等知名作家走進奉節青龍鎮大窩社區調研。大窩社區位于奉節縣原一磺廠所在地,恰逢春分時節,從大窩社區懸崖邊極目遠眺,藍天白云下,綠樹環抱,鮮花盛開,景色如畫。很難想象,十幾年前,這里竟是一座塵土飛揚、寸草不生的砂石礦山。近年來,當地對硫磺廠實施政策性關閉,并通過對礦區進行補植補綠,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曾經一片荒涼的礦區通過修復綠色生態、打造鄉村旅游,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搖身一變成了人氣十足的景區,煥發出蓬勃生機。在得知越來越多的大窩社區居民吃上了“旅游飯”“生態飯”,生活水平持續改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后,天津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文學院院長張楚感嘆道,“以前來重慶都是走馬觀花,看到的是重慶獨具特色的現代化建設,這次走進青山綠水間,走入群山和鄉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這里的風土民情和文化習俗,當然,感觸更深的是這里的生態文明建設。在青龍鎮大窩社區,我看到了圍繞村莊的溪流和池塘,油菜花和青山,以及富有地域特色的游樂場、足球場,親身體會到了礦區變景區、上訪村變幸福村的巨大變化,這是生態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
下午,作家們乘船前往白帝城,考察長江河道清漂治理及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據介紹,奉節清漂水域涉及長江主干流43.8公里及朱衣河、草堂河、梅溪河、大溪河4條支流,水域總面積約70.62平方公里。清漂工人們一直用勤勞的雙手共同守護著這一江碧水,從人力打撈清漂升級到全自動機械作業,從零散分工作業發展到系統化協同清漂……清漂工作更加規范化、更加多樣化、更加常態化,從而使水更清、岸更凈!一江清水現夔門,平湖秀色悄然現。”看到長江兩岸青山如畫,翡翠般的江面波光粼粼,大家發出了由衷的贊嘆。
談到此次活動的感受,《北京文學》原社長兼執行主編楊曉升表示,“像大多數人一樣,我本人向來也是熱愛自然,向往自然。能夠來到山清水秀、風景壯麗的重慶長江流域,盡情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體悟重慶、涪陵、奉節獨特深厚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深感榮幸。相信此行一定會給我們采風團的每一個成員帶來新的收獲和新的靈感,為謳歌自然保護生態做出應有的努力!
重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李燕燕表示,這次活動讓作家們走出書房,近距離感受生態文明的各種細節,在實地考察中感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種種變化。在奉節,夔門關沿岸山青水秀,鄉愁之美在時代變遷中有了新的表現形式。通過文學,使得生態文明的理念傳播開來深植人心,意義深遠。
暢銷書作家向林表示,在這次“大地文心”生態文學作家采風活動的過程中,看到的是處處春意盎然、青山綠水,感受到環境生態保護帶來的豐厚回報,同時也為我今后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現實材料。
(文/羅曉紅 圖/重慶文學院)
渝公網安備:50010302002751號